券商中國
時謙
2025-02-05 14:57
證券時報記者 張娟娟
2024年3月,低空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定位為新增長引擎。
低空經濟包括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航空器制造(飛行器制造)、低空運營服務、低空飛行保障為主的四大板塊。從地上跑到天上飛,低空經濟能有效激活立體空間,重塑交通、物流方式,大大提升服務效率。
隨著低空商業化需求的增加、技術的日益成熟,在政策的助推下,低空經濟在國內迅速崛起,發展潛力較大,有望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
賽迪顧問測算,2024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預計可達6702.5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8591.7億元,樂觀預計到2026年突破萬億元。
乘政策東風,上市公司積極探索低空經濟相關業務,這些公司在資本市場也備受追捧。
從市場表現來看,萬得低空經濟主題指數2024年全年跑贏滬深300指數,低空經濟主題指數漲15.48%,滬深300指數漲14.68%;其中自去年9月24日以來,低空經濟主題指數漲幅接近20%,略高于滬深300指數漲幅。
進一步來看,上述70只低空經濟概念股中,自去年9月24日以來跑輸低空經濟主題指數,根據業績預告2024年實現盈利,且機構預測2025年凈利潤增幅超過30%的概念股僅有5只。5家公司均在投資者關系互動平臺透露了相關業務。比如海特高新表示,其子公司安勝公司成功研制并交付了國內首臺eVTOL模擬機,隨著低空經濟的發展,將對公司模擬機研制、飛行員培訓、航空工程技術與服務帶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