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長假,記者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湖北省漢川市,一座位于江漢平原腹地的縣級市,深刻感受到這座昔日貧窮的小城,在各類企業蓬勃發展的推動下,社會經濟產生的巨變。
記者春節長假期間實探了多家上市企業在漢川的辦公地或廠區,了解招聘情況,感受到了相關企業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以及對就業市場的貢獻,而當地鐵路、公路等基礎建設隨著經濟的發展近年也有長足進展。
上市企業招工忙
湖北省漢川市因漢江橫貫全境而得名,素有“魚米之鄉、江漢明珠”的美譽。
漢川市近年經濟發展動能強勁。漢川市人民政府官網資料顯示,漢川連續四年進入全國縣域經濟百強,規上工業總產值、規上工業企業數均連續四年居全省縣市第一。
記者發現,以漢川城區為圓心,方圓十多公里范圍內,匯集了新材料、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印刷包裝、家居等多個產業及相關企業,其中包括祥源新材(300980.SZ)、康欣新材(600076.SH)等注冊地或主要辦公地在漢川的上市公司,以及包括合興包裝(002228.SZ)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的生產基地。
記者春節長假期間以求職者身份問詢多家當地有生產基地的上市企業了解到,相關企業大量招收普工和一些技術工種,甚至部分企業“初五就開始招工”。據了解,多數企業普工月薪在五千元到八九千元不等,包吃包住,不過不少工作相對比較辛苦,需要倒班。根據崗位的不同,部分大學畢業的員工月薪可達萬元以上。另外,也有不少企業提供薪水日結工作,不同行業日薪也有差異,150元、200元一天的都有。一位在漢川多家中大型企業聚集區域擺攤的商販對記者表示,附近普工很好找工作,“只要你愿意干,肯吃苦耐勞,一定有工作”。
春節長假期間的祥源新材廠區胡華雄/攝
一上市企業漢川廠區的招工人員在電話中告訴記者,該廠區新進普工可以在廠門口登記資料,普工包吃包住,不過需要接受兩班倒。
春節長假期間合興包裝漢川廠區前的招聘展板胡華雄/攝
相關企業除了大量招收普工、技術工人外,還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就業。比如根據當地上市企業祥源新材廠區門口所貼銘牌,該企業是中南民族大學大學生學習實踐基地,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實習就業基地。
此外,隨著漢川經濟在湖北省內“出圈”,漢川相關企業除了大量吸納本地人就業,還吸引了不少漢川周邊縣市人員。一位在祥源新材工作的本地好友就向記者表示,公司員工除了漢川本地的外,還有很多來自漢川周邊縣市,乃至湖北周邊,公司外地員工有探親假。
春節長假期間康欣新材門口LED上的招聘信息胡華雄/攝
未上市龍頭企業也長期布局
實際上,上述情形只是眾多上市企業投資布局漢川的一個縮影。
據記者梳理,除了上述上市企業外,漢川近些年還吸引了包括歡樂家(300997.SZ)、五洲特紙(605007.SH)、好萊客(603898.SH)等多家上市公司設立生產基地。比如在漢川境內的五洲特種紙業(湖北)有限公司、五洲特種紙業(漢川)有限公司均為A股上市企業五洲特紙的全資子公司,位于漢川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武漢歡樂家食品有限公司則為A股上市企業歡樂家的全資子公司。
另外,在漢川市沉湖鎮,有漢川最早的上市企業福星股份(000926.SZ);在漢川市馬口鎮,還有上市公司際華集團(601718.SH)旗下的際華三五零九紡織有限公司,馬口鎮素有“湖北紡織第一鎮”“中國制線名鎮”之稱。
總的來看,上市公司扎根或布局漢川,主要圍繞漢川的優勢或特色產業進行,其中新材料、紡織服裝、食品加工、印刷包裝等行業企業相對較多。
除了上市企業,一些未上市的行業龍頭企業也紛紛“相中”漢川,比如在食品行業除了上市的歡樂家外,銀鷺食品、盼盼食品均在漢川有生產基地,“零食大王”達利食品也在漢川有廣泛布局和生產基地,該公司曾在港股市場上市,后因私有化退市。
記者手記:制造業+民營經濟推動縣域經濟巨變
作為一位土生土長的漢川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漢川在記者的印象中還是一個比較貧窮的農業縣,1997年漢川正式撤縣建市,成為縣級市,彼時除了一些國營工廠,以及紡織服裝等少數產業有些基礎,總體工業基礎十分薄弱。
漢川經濟真正起飛,是在該市制造業的全面興起后。從本世紀初開始,漢川經濟開始蝶變,紡織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食品加工、印刷包裝等產業紛紛興起,制造業初具規模。最近十多來年,漢川在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方面也開始獲得長足發展。
作為內陸縣市,當前漢川經濟還有一個特點是民營經濟發展動能強勁,大大小小的民營企業數量眾多,頗有幾分類似沿海省份浙江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底色,且成功承接了不少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漢川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的一個結果是,當地人不用再像上世紀九十年代那樣背井離鄉赴沿海打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夢想,而且能實現藏富于民,當地百姓手頭相對更加寬裕。
記者在采訪中也發現,隨著近年內外因素影響,老家漢川的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壓力。不過,總體上看,漢川近些年經濟層面的巨大變化,以及背后大力推動制造業發展,以及重視民營經濟發展的思路,對于內陸后發縣市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或許仍是一個很好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