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上午9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清和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李忠、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鄒瀾、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就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答記者問。
吳清: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
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大事不過夜,只爭朝夕,六部委最新印發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聚焦公募基金、商業保險、社保基金、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卡點堵點問題,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既立足當下,確定了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提高投資規模和比例,更著眼長遠,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中長期資金入市明確硬指標
吳清表示,《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未來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長10%。對于商業保險資金,力爭大型國有保險公司從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費的30%用于投資A股。
吳清:2025年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規模將不低于1000億元
吳清表示,2025年第二批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試點將在2025年上半年落地,資金規模將不低于1000億元。
中長期資金明確全面實施長周期考核
吳清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說,《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公募基金、國有商業保險公司、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年金基金都要全面建立實施三年以上長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國有保險公司當年度經營指標考核權重,細化明確全國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長周期考核。
吳清:繼續溝通協作確保實施方案落地
吳清表示,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是系統工程,下一步各部門將繼續加強溝通協作,隨著實施方案各類舉措落地,將進一步提升中長期資金的權益配置能力,穩步擴大投資規模,改善資本市場資金供應結構,也將有助于中長期資金提升長期投資的回報,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更好的實現中長期資金保值升值,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運行。
吳清:進一步降低公募基金銷售費用 每年為投資者節省450億元
吳清表示,公募基金是資本市場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和買方力量,要通過專業投資服務幫助投資者分享企業成長。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公募基金規模從2019年的13萬億元達到了去年年底的33萬億元。
吳清指出,受股市波動影響,部分權益類基金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虧損,公募基金行業中出現了經營理念偏差、投資行為短期化等問題。去年以來有一些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初步形成了改革方案。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加強黨對基金行業的領導,牢固樹立以投資者為本的經營理念,全面加強長周期業績考核,進一步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薪酬管理制度,防止出現重規模、輕回報的情況,進一步穩步降低公募基金的綜合費率,2025年還將進一步降低基金銷售費用,預計每年合計為投資者節約大概450億元的費用。
廖岷:修訂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制度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進一步推動保險資金入市,對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周期考核制度進行修訂。
校對:彭其華
小年至,年味濃!證券時報每年的例牌菜——粉絲專屬“蛇年表情包”如約而至,戳下方二維碼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