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雄(證券時報記者)
今年以來,內地證券行業出現新一輪整合潮,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包括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國信證券與萬和證券、國聯證券與民生證券、浙商證券與國都證券、西部證券與國融證券等案例在內,本輪券商整合潮中,涉及的券商至少已達10家,數量明顯超過之前幾年。
本輪券商整合潮的興起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一項是政策層面的支持。比如今年印發的新“國九條”明確提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并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
其次,近年來券商行業經營不景氣,行業競爭激烈,也為券商增添了希望通過并購整合,從而增強競爭優勢的動力。中證協數據顯示,從2022年開始,內地證券行業營收和利潤規模出現下滑趨勢,2024年上半年,這種下滑趨勢進一步延續。Wind數據顯示,申萬一級行業分類下50家上市券商中,有40家券商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同比下滑,營業總收入下滑的上市券商占比達到八成。
再者,本輪整合潮中的各家券商也有各自的考量,整合方式也多種多樣。比如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的整合采取換股吸收合并的方式,浙商證券整合國都證券除了協議轉讓方式外,還通過競拍方式獲得國都證券股權。此外,有的整合是上市券商整合非上市券商,有的則是兩家上市券商之間的整合。可以發現,本輪券商整合潮中,市場化原則貫穿其中。
總的來看,筆者認為,本輪券商整合對于行業長期發展而言,整體作用和影響正面,在證券行業低迷期,減少券商之間的惡性競爭,利于減少內耗,并提高行業集中度。此外,同一實控人之下的券商整合,利于發揮各自特色優勢,明確定位,實現優勢互補。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也需要客觀看待券商整合過程,如果只是簡單的形式上合并,不練“內功”,無法實現優勢協同,那券商并購整合的意義也將會打折扣。
筆者認為,在本輪券商整合大潮中,各主體需留意事前作好科學規劃,事中嚴格按照流程穩步推進,事后作好效果評估,券商的整合過程并不是簡單的“1+1>2”,還需要完善機制,理順人和物,妥善處理整合帶來的組織、人事變動,保護各方合法權益。另外,對于頭部券商的強強聯合,一方面要盡量避免依靠規模優勢“內卷”,另一方面還需要拓寬視野,多參與國際化競爭,努力提升我國證券行業頭部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本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