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收官之年。銀保監會將按照既定部署,繼續做好風險防控工作,堅決打贏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嚴守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1月13日,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就防范金融風險作出如此闡述。
防范重大風險是2019年三大攻堅戰之首,特別是防范金融風險是防范重大風險的重中之重。對此,銀保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加強金融監管,堅決治理市場亂象,妥善處置重點風險,平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了關鍵進展。
比如說,采取一行一策的方式,及時處置了包商銀行、恒豐銀行、錦州銀行3家高風險機構,避免了風險的擴散和蔓延。在銀行信用風險防控方面,加大不良貸款暴露和處置力度,2019年處置不良貸款約2萬億元,商業銀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全部納入不良資產管理。穩妥處置化解企業債務風險,健全債權人委員會工作機制,全國共成立債委會約1.92萬家,實施市場化債轉股1.4萬億元,幫助企業降杠桿、減負債、提效益。另外,繼續拆解高風險影子銀行,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持續收斂,三年來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16萬億元。有效治理網絡借貸風險,2019年末全國實際運營網貸機構248家,較年初下降76%,機構數量、借貸余額及參與人數連續18個月下降,等等。
不過,必須看到,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金融風險比較突出的情況之下,取得如此成就實屬不易,但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與經濟發展對金融的需要還存在差距。隨著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國際形勢變化莫測,新的金融風險仍將不斷出現。尤其是當前,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互聯網金融風險頻出、影子銀行風險逐步暴露、金融違法違規等市場亂象仍然不斷、信貸違約時有發生,加大了金融風險防范和化解的難度。
央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顯示,2018年四季度對437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評級中,評級結果為高風險的587家,占比13.5%,主要集中在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總體來看,我國金融發展能力總體較好,風險可控。雖然如此,但對金融風險也必有充分的認識,保持高度警覺,要早預案、早處置、早化解。此次新聞發布會上,又明確了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九項重點工作,包括:穩妥處置高風險機構;繼續拆解影子銀行,大力壓降高風險影子銀行業務,防止死灰復燃;對違法違規搭建的金融集團,在穩定大局的前提下,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全力做好資產清理,追贓挽損,改革重組;深入推進網絡借貸專項整治,做好存量資產處置、停業機構退出和機構轉型工作等。
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監管部門具體工作,都對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作出了全面細致的安排部署,只有把各項措施落實到位,金融風險才能得以有效化解。今年雖然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但仍不可掉以輕心,為確保此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筆者認為,關鍵在于壓實各方面的責任。一是要壓實金融機構自救的主體責任。金融機構出現風險股東要及時補充資本,承擔損失。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完善公司治理,“三會一層”要嚴格履職,各負其責,采取穩定資金來源,控制資產擴張,梳理處置可變現資產,增加頭寸等措施開展自救。二是地方政府要承擔風險處置屬地責任。一旦地方法人機構出現重大風險,地方政府應及時主動牽頭,組織相關部門擬定風險化解處置方案,一方面要積極推動實施改革重組,另一方面要從資金、稅收上予以支持,在資產清收上依法予以援助,維護地方金融穩定。三是監管部門應依法履行監管責任。本著誰審批、誰負責,誰監管、誰處置的原則,督促高風險金融機構調整負債結構,控制資產端擴張,并加大資產清收力度,增加流動性。嚴格對金融機構股東管理,壓實大股東和高管的自救責任。與此同時,還要依法查處和追究重點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及相關責任人。
此外,地方政府及各級金融監管部門之間也要加強協調配合,齊心協力做好金融風險的處置工作。要大力整治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堅決清理和取締未經批準從事金融業務的機構和活動。堅持打防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推動建立健全對非法金融活動全產業鏈、全生態鏈的防控打擊體系,筑牢風險“防火墻”,嚴防非法金融活動風險向銀行保險機構傳染滲透。